单县老房翻新装修公司菏泽单县破瓶颈强效能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1日 点击:[0]人次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15日讯(记者 王丹玉 袁文卿 吕维涵 王文玉 通讯员 董金) 破瓶颈、强效能,优服务,谋长远。作为鲁苏豫皖交界处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近年来,菏泽单县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挖潜工作,加大力度清理僵尸项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加快推进单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去年以来,单县组建闲置低效用地盘活领导小组,勇毅笃行,以开拓精神和十足干劲谋求新发展、新突破,成功探索形成了破产清算、司法拍卖、政府收购储备等多种模式,盘活单县鲁纱纺织、宁丰木业、东沃肥业、建泰工业园等一批企业,以“腾笼换鸟”实现精彩嬗变。
唤醒“沉睡”资源
从“气力不足”到“强筋壮骨”
走进单县鲁纱纺织有限公司,机声隆隆、设备不停,工人们穿梭在纺织设备之间,有序进行智能化操作,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可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几近停产的厂房。
“2013年,受外部环境行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市场经济连年低迷,最终在2017年停产。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2020年,广东汕头的投资商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商谈后注入资金,成立单县恒达纺织有限公司,启用一个生产车间,年产值达3亿元。另外一生产车间用于‘菏泽市盛丰茂服饰有限公司年产服装150万件建设项目’,2022年2月份重新启用。”单县鲁纱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雅芹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现有工人100余人,正在快马加鞭投入生产,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全程参与此事的单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坤强介绍:“目前,单县鲁纱纺织有限公司厂区内仍有约15000平方米车间闲置,开发区积极联系投资商前来洽谈,争取单县鲁纱纺织有限公司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从“气力不足”到“强筋壮骨”,菏泽市宁丰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显与单县鲁纱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雅芹有着相同的感受。
宁丰木业2006年扎根单县,占地面积270余亩,年生产能力达32万立方纤维板。2020年,1号线进行了技术改革。前期技改时,项目属于低利用率用地企业。
李显告诉中国山东网记者,“在不增加现有土地面积的前提下新增了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从1条简单生产线到现在拥有2条智能化的平压生产线,实现了产能翻倍、效益翻番。今年1至9月份,企业实现产值3.4亿,实现了‘零增地、增效益’的目标。”
据李显介绍,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提供“保姆式服务”,副科级及开发区驻场工作人员帮助公司办理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协助公司处理文字材料、提供无偿跑腿服务,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腾笼换鸟”破瓶颈
“换”出发展新空间
“腾笼换鸟”不单单是把废弃厂房盘活起来,还要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引入符合主导产业的新‘鸟’,改变过去‘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招商理念。
位于单县化工园区永顺路西侧的山东东沃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技术原因,在基础设施建成后一直未能投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新引进环保药剂新型材料生产项目,利用现有土地、厂房和部分设备,通过新购置安装设备、新建厂房车间的方式进行盘活。据悉,该项目新增加投资1.5亿元,产品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池塘等水处理,可操作性强,能够满足单县县域内大小河流断面的处理需求。
要处置低效闲置资产,必须找准症结,分类施策。单县城投在取得因历史原因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原中承纸业地块后,便成立了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俊义任组长的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专班,从前期寻找的多家意向工业项目中进行筛选。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和专项座谈,最终引进单县金拓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建设的方达汽车拆解项目,为闲置土地“换”出了发展新空间。
山东源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因历史原因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为了配合新旧动能转换,县委县政府成立专班,结合企业将淘汰落后装置拆除,为推进项目建设铺平道路、盘活闲置土地,县委办公室主任刘继君带领小组积极寻求项目。经过大量调研和实地,最终确定引进130万吨/年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项目,推动了闲置低效用地盘活。
蹚出新路子、打好组合拳
老地块焕发新生机
在单县宇太(泰)光电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该项目停产后的一片萧瑟景象。单县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却信心十足,“这样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
原来,宇太(泰)光电项目占地473亩,2008年落户单县开发区,主要从事光伏电力设备研制开发、LED光源设备制造,2017年由于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目前已经停产近5年。
单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宇太(泰)光电项目盘活,2021年初,经认真摸底研讨,确定了府院联动,执行改破产的工作方案,2021年5月18日进入清算破产程序,进行审计清算、债权申报确认、资产评估。该项目是单县执改破的第一家企业,面临着老宇泰负责人刑拘在押、新宇太负责人重病在身、财务资料遗失等多重困难。为推进工作,破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大力支持,单县法院展现责任担当,破产工作组两下济南、三下东营进行内查外调,破产清算得以顺利进行,已经过两次破产拍卖,变现价值为1.19亿元。目前,县政府与金路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投资方依法买断破产资产,利用该地块建设低碳产业园(神极电机)项目。
无独有偶,走“破产清算”路子盘活低效用地的还有资金链断裂的山东太阳化工有限公司。
据悉,盘活单县太阳化工有限公司地块,能够腾出约395亩土地,为单县入驻大型企业提供土地资源。为此,单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处置专班,将太阳化工有限公司纳入破产的盘子,将该地块及地面建筑物进行挂牌拍卖。目前已由单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3415万元的价格拍下,正在洽谈山东金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储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投资的事宜,洽谈成功后,企业方进行投资建设,将持续产生税收,提供稳定务工岗位。
以“智”取“质”
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建泰工业园地处建泰路中段,曾有6家企业在厂区内经营,但因市场及经营问题企业效益低下,部分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县委县政府决定盘活建泰工业园,在该地块上建设江华机械新厂区。
在搬迁过程中,企业迁出选址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其中原建泰工业园内5兆瓦屋顶光伏安装有近6万平方米的光伏电板。建泰工业园搬迁指挥组成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邵明杰和副主任周在宇通过在全县范围内调研摸排,最终在食品小镇和羊肉汤产业园找到部分可安装屋顶光伏的厂房,但仍有1.5万平方米的光伏电板没有合适的安装地点。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在宇在去高老家乡调研的路上,发现高老家乡李桥村有一片滩涂地可以利用,于是立刻与高老家乡政府沟通协调,又让光伏企业实地进行查看是否符合安装条件,最终将1.5万平方米的光伏板安装到位。
原建泰工业园西南角的鸿锦建材虽处于半停产状态,但如果进行搬迁,现有的生产线将面临作废。指挥部成员深入摸排东城辖区内闲置厂房,最终在东外环美尚新居厂区内寻找到一处合适厂房,并在搬迁的过程中协助企业拆卸生产线,最终未造成生产线的损坏。在指挥部的共同努力下,建泰工业园内6家企业全部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搬迁,为江华机械建设新厂提供了前期基础。
据悉,新引进的山东江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大型农业机械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258亩,主要生产先进适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的环保型农机产品,规划产品为拖拉机和收获机两大系列,可为社会提供800余个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腾笼换鸟”,“腾”不是目的,“换”才是关键。单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魏传勇告诉记者:“目前,单县成功处置各类闲置低效项目(企业)23个,盘活土地2680亩;通过腾笼换鸟方式引入项目12个,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税收3.5亿元;借力项目盘活释放的大量土地资源,累计实现工业供地3500亩、全市排名第1。”
近年来,单县以“智”取“质”,调结构、促发展,盘活了大批闲置低效用地,为新兴产业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通过“腾笼换鸟”让“低产田”变成“高产地”,加快推进单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推动单县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